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大抓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放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贯穿到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全过程,为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提供坚实保障。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构建全周期精准服务体系,破解企业发展痛点。一是深化专班包联服务机制。创新实施“1+1+N”专班服务模式(1名区领导挂帅+1个主管部门牵头+N个职能部门协同),对42家重点企业、25个重大项目建立成长档案,通过每月走访、双周会商、即时响应工作机制,形成诉求收集—分级处置—跟踪问效管理闭环。已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87项,办结率达93%,实现企业家诉求一站式受理、全流程督办。二是强化金融要素支撑。搭建政银企保四方联动平台,创新推出纾困贷技改贷等专项产品,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借鉴晋城市一企一策融资服务机制,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定制供应链融资方案,已促成17家企业获批信用贷款8.2亿元。同步设立2亿元应急转贷基金,帮助企业化解短期流动性风险。三是优化人才引育生态。构建“靶向引才+定制育才双轮驱动”模式,线上搭建重点产业人才数据库,线下开展高校行海外英才周等专项活动。建立企业提需求、政府配资源的订单式培训机制,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工匠专班,年内已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200余人次,关键岗位人才匹配率提升至78%。

(二)打造全要素保障体系,夯实发展硬支撑。‌一是基础设施提质扩容‌。投入3.6亿元推进园区北扩西扩工程,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同步完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双回路供电、集中供热等九通一平配套全覆盖。创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行多测合一竣工联合验收,项目落地周期压缩40%以上,企业可实现拎包入驻。‌二是政策兑现提速增效‌。上线惠企政策直通车智能平台,集成政策匹配、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功能,设立3000万元免申即享资金池。对技术改造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17项高频政策实行一键申报、自动核验,兑现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累计为89家企业快速兑付资金1.2亿元。‌三是产业链协同提档升级‌。绘制重点产业供需热力图,举办我为企业跑订单产业链对接会32场,推动56家上下游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联合周边产业园区共建共享检测中心、物流枢纽等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2%,原材料周转效率提升20%。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二)深化要素改革,提升综合保障效能。以“降成本、提效率”为核心推进要素配置改革,加快园区“北扩西扩”二期建设,新建智慧化标准厂房20万㎡,配套工业蒸汽管网、光伏储能等设施,实现企业“签约即入驻、投产零等待”。迭代“惠企政策直通车”系统,扩大“免申即享”覆盖范围至30项政策,设立5000万元政策兑现资金池,推行“智能匹配+主动推送”服务,确保奖补资金5个工作日内直达企业。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开展“我为企业跑订单”2.0行动,组建重点产业联盟,搭建原材料集采、产能共享平台,推动80%规上企业接入供应链协同系统,力争全年促成产业链合作项目70个,降低企业综合成本15%以上。

(三)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极简服务生态。加速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拓展“一照通办”场景至200项高频事项,试点“无感申报”新模式,打通15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90%涉企事项“零材料办理”。建设营商环境智慧监测平台,集成审批效能、政策兑现等12类指标动态分析功能,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创新跨区域协作机制,与8省市共建“跨省通办”专区,新增异地办事项100项,在产业园区布设智能服务终端30台,提供“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实施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围绕世行新评估体系开展15项专项改革,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组建百人监督员队伍,以企业获得感检验改革成效,全力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基层党员干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建设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
基层党员干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风建设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
5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