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地合作助力乡村人才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破人才制约是关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指出,高等学校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农林人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引导大学生认识乡村发展、了解乡村工作,搭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平台,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重要意义

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是地方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抓好党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创新举措,其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最根本的政治使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党委充分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同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既有利于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与地方发展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增强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四)落实跟岗锻炼,构建同步实践体系。要将跟岗实习学员参照乡村干部、企业员工考核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一是要做好需求引导,完善岗位双选机制。首先要做好岗位需求调查。一方面由校地党委牵头,组织各地党政部门(单位)、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实习岗位需求调查,形成岗位库;另一方面由学工、就业部门牵头,结合专业特长和就业需求等对培养对象进行实习需求摸排,进行预匹配。要进一步打通实习单位与实习生的双选通道,组织线下双选会,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将两个环节的实践教育联通,形成持续教育。二是要做好实践指导,落实导师指导制度。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培养涉及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主体,其中高校是育人主体,学校为跟岗实习学员配备专业学习和跟岗实习的指导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定期开展学习和就业指导工作;地方政府逐级指派专人负责跟岗实习相关工作,与校方实现无障碍对接;各实习点实行导师负责制,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指导工作,关心实习生工作、生活及其身心情况,通过完善导师制度,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三是要压实责任,严格过程管理。跟岗锻炼中应通过签订责任书、培养协议等方式压实校方、实习单位、实习生及其家长等各方责任尤其是安全责任,确保实习锻炼有成效、不走偏。

(五)聚焦协同育人,构建育苗保障体系。针对育苗班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要构建有利于协同育人的坚实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一是健全组织保障。建立自上而下、统一领导、职责明确、通力合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要加大专项人员配备,专人跟进落实班级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具体工作,补齐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的架构短板。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校地两级党委应加强顶层规划,探索建立完善生源选拔、师资教学、实践锻炼、成果输出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三是落实物质保障。会同组织、纪检、人社、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有关经费保障政策,把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经费纳入相关部门财政年度预算,明确培养、教学、实习期间的支出标准。四是构建激励机制。关注育人成果,定期组织总结汇报,结合地方评优评选、校内评奖评优等工作评选表扬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学员、特色育人基地,树立示范标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参与度。关注成果申报,全面总结工作及实施成效,梳理形成高校支撑乡村人才振兴的典型案例,形成可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国企党课讲稿: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底线
国企党课讲稿: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底线
6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