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防范化解风险、全力维护金融安全情况报告
根据中央及县市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部署要求,xx县坚持底线思维,于x月x日至x月x日组织专班对全县金融风险开展“全覆盖、穿透式”专项排查。本次排查覆盖银行、保险、小贷公司等X家金融机构,以及房地产、政府债务、民间融资等XX个重点领域,通过数据筛查、现场核查、线索联查“三查联动”,发现金融风险集聚、非法集资隐患、监管盲区等X类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现将排查情况予以报告。
一、当前维护金融安全形势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做了大量化解不良贷款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和监管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金融风险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一是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比较大。在去年不良贷款全部真实入账反映、部分成员行不良占比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考虑呆账核销因素,多数银行今年不良贷款实际上不降反升。从存量不良贷款盘活看,有的银行在化解存量不良和办理转续贷贷款中治标不治本,部分存量不良贷款盘活后再次回调反弹。从新增不良贷款看,xx年以后新增客户贷款仍存在新增贷款客户准入把关不严、贷款“三查”执行落实不力等问题,导致新增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大。二是大额不良贷款占比比较大。前些年,辖内部分银行热衷于发放大额贷款,片面追求一些高大上的项目工程,单户xx万元、xx万元以上贷款占比上升,甚至个别银行未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个别银行未实现普惠型涉农“一个高于”的目标。由于风险把控能力不够强,个别单户金额超过xx万元的大额贷款开始出现不良,不良贷款金额占比比较大。三是出现不良贷款风险的行业比较集中。从不良贷款产生的行业分布来看,辖内银行容易产生不良贷款的行业主要是农林牧渔等农业领域以及批发零售行业。从不良贷款发放时产品分类来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流动资金类和个人经营类贷款,这两类产品都是银行以往推出的传统信贷产品。
二是落实重点任务。在信贷投向上,主要向三农、小微等实体经济倾斜,在履行好银行在全市经济建设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发展不同行业的小微、三农客户和产业项目,从而将风险分散,防范金融风险。其次,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贷后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贷后检查的相关要求,针对存在风险提前介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化解,防止不良贷款新增。要强化对不良贷款的预警,提前调度即将进入不良的贷款,对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进行逐户汇报、逐笔分析、逐笔制定清收措施,各银行要每周汇总辖内不良贷款预警情况,防范不良贷款“前清后冒”,对应发现而未能发现风险的,或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报告进而形成贷款风险的,或缓报、漏报、瞒报、不报,贻误贷款保全时机的,要将进行严厉追责。
三是强化责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广大干部员工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学习,增强自身判断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要切实承担起贷款“三查”的责任,要在贷前强化对客户的全面分析和尽职调查,充分有效识别客户的实质性风险;要强化贷款审查,把关好贷款行业的准入条例,对不符合行业标准、资料不齐全的坚决不予通过;要强化贷后检查对客户贷款资金流向和实际经营进行有效跟踪。要注重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确保不发生自身的履职尽责。进一步加强与县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高位推动风险化解,特别是积极落实政府化解风险责任,积极争取再接受抵债资产相关税费、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两通”贷款代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成立县级不良贷款清收组织,负责指导全县银行依法合规开展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和盘活,负责联系第三方清收、资产处置、法院律师等借助外部力量清收,负责协调涉及系统多家银行参加的银团不良贷款的清收,强化清收力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