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简史》读书心得:以党史为纲,构建育心铸魂的思政育人体系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百年征程的精神力量扑面而来。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政治教科书,更是一部承载民族精神密码的心灵成长史。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研读过程中,我始终思考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将党史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奋斗智慧和家国情怀,转化为滋养学生心理健康、引领青年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下结合思政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实际,谈谈我的读书体会心得。
一、党史“精神富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内核
《简史》开篇即以“红船精神”点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恰与当代青年突破自我、追寻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相契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学生存在目标迷茫、意义感缺失的问题,而党史提供了丰富的心理赋能资源。
《简史》明确揭示,自我革命是党永葆生机的根本途径。这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双重修炼要求:既要深挖理论“厚度”,更要提升情感“温度”。我们可以在教研室推行“党史浸润计划”。一是跨学科研读。每月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历史学三学科联合读书会。二是田野赋能。利用寒暑假重走党史之路,在延安窑洞前录制“抗大精神与学习焦虑调节”微课。
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我更加确信:一部百年党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自我超越的心理成长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历史的讲述者,更要成为精神的转化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来都不是平行线,在党史的精神坐标系中,它们终将交汇成照亮青年人生航程的灯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光芒永远温暖,永远明亮。
有任何问题,请直接联系 客服QQ 3044568041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