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六个方面共18条)

  一、思想认识方面

1.‌对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理解存在浅表化倾向‌。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停留在“读文件、记要点”层面,缺乏系统性研究和实践性思考。例如,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时,更多关注文字表述的规范性,未能结合党史中的“延安整风”“群众路线教育”等历史经验,深刻领悟作风建设对党长期执政的根基性作用。这种认知局限导致在处置公务接待超标、调研浮于表面等问题时,仅从“纪律红线”角度简单判断,未能站在“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剖析问题本质。个别干部甚至错误认为“只要不触碰经济问题,作风小节无伤大雅”,反映出理论学习“入眼不入心”的突出问题。

2.‌贯彻执行的韧劲持续性不足‌。少数干部存在“运动式整改”思维,将作风建设视为阶段性任务。例如,在落实精简会议文件要求初期,能够严格执行“无实质内容会议一律取消”的规定,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以视频会替代现场会”“拆分长会为多短会”等变通现象。某科室为应付检查,将原本3小时的季度总结会拆分为6次“专题研讨会”,实际内容重复率达60%以上。这种“前紧后松”的工作状态,暴露出对作风建设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

3.‌思想自觉向行动自觉转化不彻底‌。部分干部尚未建立“八项规定即行为准则”的深层认同,存在“被动遵守”心态。典型表现为:在非工作时间接待校友、同乡等私人关系时,仍习惯性选择高档场所以示“重视”;在参加非公务宴请后,对“谁买单、谁参与”等细节刻意回避,反映出对“亲清政商关系”边界把握的模糊认知。更有个别年轻干部错误认为“严管作风束缚干事热情”,在匿名问卷调查中,12%的受访者表示“过度强调纪律会降低工作创新性”,折射出思想转化的深层次障碍。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2.‌制度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某市在制定《公务接待实施细则》时,未与财政部门同步修订差旅费标准,导致执行中出现“住宿费超标但餐饮费结余”的矛盾现象。在智慧监督领域,民政救助系统与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壁垒未打通,某低保户名下有高档轿车的情况时隔9个月才被发现。更突出的是“制度打架”问题,某单位同时执行“每周基层服务日”和“会议精简日”要求,导致干部周二既要去社区走访又要参加视频会议,陷入两难境地。

3.‌制度执行力评估机制缺位‌。某作风评议方案中,群众评分仅占考核权重的15%,且未设置“不满意事项回溯”机制,导致评议结果与真实感受存在偏差。在问责体系中,侧重对个人违规行为的处理,但对制度性缺陷的溯源整改不足,某单位连续三年出现同类作风问题,却无人对制度漏洞担责。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逆向淘汰风险,某干部因严格审核驳回32单超标接待报销,反被同事指责“死板较真”,年终民主测评排名下滑。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领导班子成员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
领导班子成员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
10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