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弘扬传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

同志们:

政德即为政之德。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论语》中有大量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认为为官必须讲究政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资治通鉴·周纪一》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与才能相比,德是灵魂,是核心。“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社会革命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与一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职业道德划清界限。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其中,“品行关”是选人用人严把的“五关”中重要一关。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则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了高素质干部的三大基本品质:忠诚、干净和担当,极具指导意义。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阐述了“三德”的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政德观的正式形成。大德不明而后问题丛生,明德至善而后方可善治。实际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在利害之时忽视德行操守,作出了错误的选择,究其根源,就在政德失修、公德不守、私德不严。修好政德是一个领导干部坚守清正廉明品行、更好发挥才干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修政德的途径很多,最紧要的是坚持“两个结合”,既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也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做到守正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政德,提升自身政德修养,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坚守初心,做信念坚定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忠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为人之正道,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和鲜明本色。入党时,每一名党员都要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但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检验。回溯百年党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面对生死抉择,方志敏依然坚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坚信“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35年扎根太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百年征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生动表达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要理想坚定。从历代贤吏身上感悟道德风范,从党的红色谱系之中培根铸魂,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崇高理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二要对党忠诚。真正将绝对忠诚融入血脉灵魂之中,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三要思想清醒。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三个务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安徽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进。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人无私德则不能立身,官无私德则不能为政。古人云:“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告诫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强调,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作为党员干部要常修私德“三字诀”,明辨是非、戒贪止欲、克己奉公,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和自我约束,做干净纯粹的人。一要自省自励,明辨是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对自己的言行时常反省、时常约束、时常修正,做到“一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剖析,检视自己思想和行为中是否有不良倾向和习惯,不断自我校正、自我革新,进而扭转偏差、改正缺点、端正品性。要以史为镜,向优秀党员、革命先辈看齐,自查自纠,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修养。二要守住小节,防微杜渐。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忽略小事小节,量变引起质变,“小毛病”终将演化为“大问题”。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保持本色。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不让歪风沾身,不使邪气近身,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来从事工作和使用权力,用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意识来履行职责。三要严于律己,秉公用权。律己是立身为政之要,只有严以修身、严于律己,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做到“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要秉持“暗室不欺”的敬畏和操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依法用权、廉洁从政,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要发扬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注意加强对家属、子女的要求,形成良好家风。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含PPT)
党纪学习教育党课讲稿: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含PPT)
3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